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腎俏悄衰竭,你察覺到了嗎?

健保局公佈台灣腎臟病患約6萬2千人,每年花費健保費327億元,平均每人每年醫療支出52萬元,其中洗腎病患約5萬人,由於慢性腎衰竭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所以許多病患等到身體不舒服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已經到非常嚴重的程度,不少人因此要終身洗腎。在台灣洗腎人口密度高居世界第1,尿毒症儼然成為新國病,在費用上,一年花費高達281億元,平均每人每年洗掉60萬元,占重大傷病門診費用之首,而終身洗腎的尿毒患者,每年仍以8000~9000人數增加中。

慢性腎衰竭症狀

腎臟組織長期受損壞達數月或數年,腎臟功能受損且無法恢復原有的功能,稱為慢性腎臟病,腎臟疾病通常會侵犯兩個腎臟,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可能有血尿、蛋白尿、頻尿、少尿、下肢水腫,如果嚴重到無法清除身體上的廢物及多餘水分、電解質時,往往造成尿毒症,此時會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皮膚搔癢、水腫、呼吸困難等症狀,此時需以透析(如血液透析俗稱「洗腎」,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子」)或腎臟移植來治療,若疾病持續惡化,嚴重時則會現出骨骼病變、心律不整,甚至意識不清或造成死亡。

高盛行率 低察覺率

根據國衛院的研究指出,台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大約11.9%,這之中只有不到一成的病人知道自己有慢性腎臟病。因為腎臟是沒有痛覺也很有忍耐力的器官,通常初期至中期的腎臟病並不會有很明顯症狀,一直要到腎臟已經快要沒有功能,到達末期腎臟病的時候,患者才會出現明顯症狀,可惜這時往往已經錯失治療時機,腎臟功能通常無法恢復。有的病人患有慢性腎臟病,卻因為自覺沒有不舒服而不治療追蹤,等到吃不下、虛弱就診時,已經必須洗腎。

腎臟病高危險群

糖尿病、高血壓、65歲以上老人、藥物濫用者、有家族病史者、痛風患者,為六大高危險群。若是屬於這六大高危險群,則必須定期到腎臟科門診追蹤治療,以提早檢查出疾病及時治療。

慢性腎衰竭分級

慢性腎臟病病程 進展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致二期 腎臟的功能約正常人的60﹪以上(正常值90~100 ﹪),腎臟正常的部分可替代受損部份,造成腎臟功能代償性增高。通常這階段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但排尿型態可能出現夜尿、多尿、血尿、蛋白尿,一般人在這階段會因沒有明顯症狀而忽略繼續追蹤與治療。 第三、四期期 腎臟的功能僅有正常人的15~59%,腎臟功能已嚴重受損,可能會有以下症狀出現。 疲累、虛弱、頭昏、性功能減退 由於腎臟製造的紅血球生成素(EPO)缺乏而引起貧血等症狀所導致。 高血壓、高血脂、血管硬化 嚴重蛋白尿會引發高血脂;腎臟組織與血管受損,會引起高血壓、血管硬化。 水腫及心衰竭 水份蓄積容易造成肢體浮腫與心衰竭等症狀,如:體重上升、走路會喘。 骨頭酸痛、皮膚癢 由於腎臟無法將體內的電解質由尿液排出,使體內鈣、磷不平衡導致骨頭病 變及皮膚搔癢。 第五階期 第五期為腎衰竭末期的腎臟病,腎功能剩下15%以下,腎臟已無法有效清除 體內代謝物及維持體液的酸鹼平衡,隨著腎 臟功能漸漸衰退,慢慢會出現尿毒症狀。 尿毒症也引起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導致營養不良;高血 鉀引起心律不整;水份蓄積造成水腫、心肺 積水、呼吸喘;貧血引起臉色蒼白、全身疲 倦、頭暈、走路呼吸喘等症狀。

藥物濫用悄悄破壞腎功能

台灣為什麼洗腎人口逐年快速增加,部分原因是台灣人很喜歡亂吃藥,尤其感冒、頭痛、生理痛、腰酸背痛,民眾很容易上藥房亂買成藥解決。 最讓醫師頭痛的是台灣很流行賣藥買藥文化,除了濫用健康食品、民俗偏方與減肥藥品,甚至偽藥劣藥等等,有些鄉鎮還會舉行賣藥說明會,來說明會還可換醬油或是洗衣粉,結果老人家貪小便宜,胡亂跟著買的結果是擔心浪費錢就勉強吃。由於賣藥的問題以中南部最嚴重,也因此中南部的尿毒症的病人數量是台北的2倍。

環境毒素暴露也會引起腎臟病

在環境中鉛對於腎影響大,鉛存在於豬大骨、玩具、吸管及自來水中,全台灣有幾萬公里的老舊鉛管仍在使用。 鉛進入身體後會停留在消化道、神經系統、生殖系統及腎臟等。鉛在腎臟累積會造成腎間質纖維化、腎絲球硬化、壞死。 鉛沒有所謂的安全濃度,只能盡可能減少。接觸,尤其是腎病病人,建議避免接觸顏色鮮豔的玩具及糖果,開水龍頭後前5分鐘的水另作用途如澆花或清潔,之後再拿來燒開水 。另外,汞也是對腎破壞的致命元素,調查發現,漁產攝取量大的人,其頭髮中的汞含量較高,像海產中大型魚類如鯊魚、旗魚等有汞含量較高。汞對腎小管有毒性,會造成腎小管壞死而造成急性腎衰竭。

慢性腎衰竭飲食

控制飲食上尤其是蛋白質及鹽分,攝取高蛋白質食物,高出3.5倍機率罹患腎衰竭,過量的鹽分攝取也造成腎臟負擔 ,為了避免過量蛋白質,每天僅需4~6份蛋白質。油炸/燒烤食物少吃。因為動物性脂肪易產生先進糖化終產物(AGEs),會引起氧化作用及發炎反應。在攝取嚴尚,以低鈉為原則,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每天攝取量不宜超過6公克。

慢性腎衰竭預防12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