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42】定期捐血救人助己,共創健康友善社會
公告單位:資管中心 公告日期:114年04月11日S社會共融
拯救生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捐一次血,平均可挽救3個人的生命。捐血人捐出全血後,可經由離心處理而分成不同的成分血,包含紅血球、血小板、血漿及冷凍沉澱品等;院方再依病人的病況需求給予不同的血液成品,不僅可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也充分運用寶貴的血液資源。
免費小型健康檢查:
每位捐血人在捐血前都會完成簡單的身體檢查和血液檢測,包含體溫、脈搏、血壓以及血紅素;捐血後,捐血人的血液檢體也會進行多項傳染病篩檢,如B型肝炎、C型肝炎及愛滋病等;另針對35歲以上且2年內持續捐血者,只要於捐血登記時,勾選同意增加檢驗,每間隔3年,還會加測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糖化血色素(HbA1c)等3項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相關聯的檢驗項目,通常在捐完血後一週內,便能收到捐血檢驗報告,這有助於捐血人的自我健康管理,同時確保血液品質及病人輸血安全。
促進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
人體紅血球的生命週期為120天,捐血後因為骨髓幹細胞受到短暫的刺激,會加速造血,一般會在20至60天內將捐出的血補滿。因此定期捐血,不但可加快排出體內已老化的紅血球,減輕脾臟的負擔;更可刺激骨髓的造血,加速紅血球的生成,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美國醫學雜誌研究指出,88%的捐血者較不會有心血管的問題,因為捐血後,體內新血佔的比例增加,可以幫助血液流動順暢,減少血管內膜的損害,並可降低動脈堵塞、心臟病及中風的機會。
保持鐵質平衡:
正常成人體內的鐵總量約為3~4克,每捐一單位的全血,大約會損失0.25克的鐵,但捐血所流失的鐵可透過日常飲食補充回來。鐵質雖然是製造紅血球的重要元素,但人體若含有過量的鐵,可能會沉積在肝臟、胰臟、內分泌器官及心臟等處,恐對這些重要器官造成損傷。此外,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定期捐血可以適量降低血液中過高的鐵含量,減少體內自由基的形成,而間接降低罹癌風險。因此透過定期捐血有助於調解體內鐵質平衡,維持身體健康。
增進心理健康:
助人為快樂之本,捐血人認知到自己能透過捐血,挽救生命或改善他人健康狀況,會帶來強烈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對提升個人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正面影響。
協助體重管理:
定期捐血人的血清鐵蛋白較低,胰島素敏感性會提高,對碳水化合物消化較快,應該有助於體重的控制。但這可能是因定期捐血人本來就比較注意健康,有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而有較佳的體重控制效果。根據美國聖瑪麗醫療中心數據,每次捐血約500毫升,捐血者可消耗最多650卡路里的熱量,但若要達到減肥成效,捐血之餘,還是要維持均衡飲食,以及適當運動。
本院114年度愛心捐血活動尚有三個場次→ 4/28(一)、7/28(一)、10/27 (一)
竭誠歡迎您一起加入本院定期捐血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