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於五十五歲的老年人發生骨折
公告單位:資管中心 公告日期:112年03月12日
發表人:國軍台中總醫院骨科
骨質隨身體的老化更為脆弱,肌肉也持續萎縮。由於年老時對外界的反應比較遲緩,因此在外界刺激下或因壓力的改變,容易因跌倒而造成骨折。女性尤其在停經之後,賀爾蒙分泌減少,心血管易產生變化,骨鬆的問題也逐漸浮現。骨科的門診中,這類病患屢見不鮮,年老的男性族群也同樣常見因骨鬆所引起的骨折。骨鬆引起骨折的高危險群包括有:老年,體格瘦小,家族曾有骨鬆骨折的紀錄,自己過去曾骨折的病史,鈣攝取量偏低及缺乏運動,有這些情形的患者必須特別小心,從預防骨鬆開始,以免四肢或脊椎產生折斷引起疼痛,甚至行動生活均造成困難。台灣人口漸老化,老年問題逐漸浮現,骨鬆的問題也日益嚴重。骨鬆引起的骨折最常見的有:腕部之骨折(wrist fracture),髖部之骨折(hip fracture),脊柱之骨折(spine fracture)等
(一)腕部橈骨骨折
好發於五十五歲以後,跌倒用手撐地造成骨折。處理方式以復位為第一原則,固定方式:則有石膏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及內固定之分,盡量百分百復位的成果,使骨癒合,恢復腕部功能。
(二)背部脊椎骨壓迫性骨折
好發於六十五歲以後,常發生於彎腰、提物、輕微的臀部受力、滑倒著地時,產生嚴重的背痛。症狀輕微時X光不易判斷。X光變化可見的到為脊椎骨變扁變形。治療方式以背架保護,骨水泥灌注整形脊骨,減輕疼痛效果佳,術後可恢復活動。
(三)髖部(大腿上方關節處)骨折
好發於七十五歲以後,常肇因於跌倒。病患通常年紀大併有其他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保守治療後遺症多,因為翻身困難,褥瘡、泌尿道、呼吸道感染,因而死亡於一年內約三成。
骨科治療方式,以手術為原則,儘可能二、三天內完成恢復站立、行走的復健工作。手術方式可以人工關節置換,或以鋼釘固定。
一旦骨折,終生再骨折的風險高,所以術後需繼續用藥物治療,避免骨質繼續流失防止再發生骨折。藥物治療包括鈣片、活性維生素D、抑鈣素,女性荷爾蒙、選擇性受體的女性荷爾蒙、雙磷酸鹽、副甲狀線素,可抑制骨流失,可增加骨質密度,且降低骨折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