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兒童牙科所面臨的一大挑戰即是兒童因為看牙的恐懼而產生的不配合行為,而這些恐懼主要來自於父母、醫生或自己過去不好的經驗等,因此,如何處理兒童心理上的問題是決定能否順利配合就醫的重要關鍵。

兒童看診心理學 調整心態恐懼消

對兒童而言,看牙醫的相關印象最先可能來自於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包含家長的懲罰性觀念: ●「你不乖我就帶你去看牙」 ●「你再哭牙醫師就要來抓你囉!」 ●「你不要蛀牙喔~~不然看牙會很痛」 由於像以上這種平時家長不經意的懲罰性言語,也可能造成小孩日後對於看牙醫的恐懼。 家長自經驗投射: ●「媽媽小時候也不敢看牙」 ●「媽媽小時候拔牙很痛」 另外,家長為了鼓勵小孩就診,有時也會不經意的產生偽正能量,反而讓小孩導向恐懼的一面,以下幾種就是偽正能量常見表現: ●「看牙不會痛啦」,等於提醒小朋友「等下看牙會痛喔」的感覺。 ●「不要怕!」,這樣會讓小朋友更害怕等下會有甚麼。 ●「等下要勇敢喔!」,通常爸媽說這句話都是要讓小孩做甚麼討厭事情的時候,喚醒小朋友看病時不愉快的回憶。 因此,家長應該注意並避免使用以上話語,減少兒童對於牙醫的誤解及恐懼

看診前注意事項

請孩子來診前先行潔牙。如果容易嘔吐的孩子則建議看診前三個小時不要進食。 除非真的有緊急治療的必要,否則初次到醫院,醫生會先以了解兒童病情與建立信任感為主,並提出治療計畫與建議,而非勉強孩子一定要第一次就接受治療。 如果孩子是第一次看牙或者較容易緊張,也建議父母提早讓孩子先來,作為緩衝。之後一旦約診,應準時帶孩子前往,不要因為小朋友哭鬧而放棄,如此會變相鼓勵孩子遇到不想做的事情就以害怕哭鬧來逃避。這裡建議前幾次看牙由同一位家屬陪同(但建議陪同人數越少越好),讓孩童較安心。 家長不要說”禁語”,例如(等下不會痛啦)(不要怕)(要勇敢喔)(看完牙帶你去XX家玩),若真要說,則以「去找牙齒叔叔玩」代替「帶你去看牙」即可,以免越描越黑增加孩子預期的恐懼。

看診中注意事項

牙科的診療椅與工具往往是孩子恐懼的對象之一,因此家長一開始切勿馬上把孩子抱上診療椅或者推他上去,而是交由牙醫師進行行為誘導。 開始治療時,建議家長「默默」且面帶微笑地在旁陪同,這樣醫師比較容易建立與孩子的溝通管道。提醒家長最好避免說話以免孩子分心而無所適從。 面對有理解能力但是無法配合的孩子,牙醫師會進行「行為誘導」(behavior management),簡單說即是「威脅利誘」,孩子有正向表現力即給予嘉獎,若是孩子任性無理則會以較嚴肅的口氣使其回歸正軌;這些都是為了引導孩子正確的看牙習慣,請家長不要過度反應與不捨。 若是發生孩子嚴重哭鬧或掙扎、抗拒看牙的情況,醫生會視情況停止治療,並評估使用約束板與舒眠治療等替代方案。 無論看診過程是否順利,建議家長看診後盡量給予孩子正面的鼓勵與嘉獎,以深化其「看醫生」這個行為的接受度。 另外,切記不要看診前即先給予獎勵,往往成效不彰,也千萬不要失信於孩子,答應孩子看診之後給予的獎勵結果卻食言,這些都會對孩子的配合度產生負面影響。

看診後注意事項

若是孩子使用保護板流汗,建議家長戴替換衣物以免著涼,並讓孩子補充水分。 如有注射麻藥,治療後家長要注意孩子咬嘴唇的行為。最後孩子如果有配合行為,可依約定給予獎勵,但是若是出現不配合行為,就不要給獎勵作出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