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希望達到的目的

以外科無菌技術更換傷口上之敷料與藥物
保持傷口清潔,促進傷口癒合及舒適度
預防感染傷口及早發現感染徵象

準備的物品及設備

換藥車(視病人傷口狀況取用)
1.無菌罐及消毒溶液:75%酒精、水溶性優碘、酒精性優碘、生理食鹽水。
2.車上其他無菌用品: (1)敷料:4×4紗布、2×2紗布、T型紗布、大小棉棒、棉球各數包、無菌 或清潔手套、空針、Neomycin 藥 膏、sofra-tulla、人工皮。
(2)器械用具:CD 碗、有齒鑷、無齒鑷、拆線剪、Adison teeth及smooth、 Mosquito(直、彎)。
(3)其他非無菌用品:彈性繃帶、彈紗、紗繃、透氣膠帶、雜用剪刀。

換藥的步驟

1. 洗手。
2. 醫師評估傷口情形並依照醫囑換藥。
3. 病人辨識,確認無誤後,向病人解釋。
4. 準備好用物後,到病人單位拉上隔廉。
5. 露出傷口部位,注意隱私及保暖。
6. 戴上清潔手套,替病人掀開膠帶及取下傷口敷料,並丟入感染性垃圾桶內。
7. 一般外科傷口或無感染之傷口,以生理食鹽水棉棒或紗布由內往外清潔傷口。較髒或感染的傷口先以生理食鹽水沖洗後,再用優碘棉棒或紗布由內往外消毒擦拭約5公分,待乾後再以生理食鹽水棉棒或紗布清除優碘溶液。
8. 傷口清潔乾淨後,由醫生再次評估後,另取乾紗布蓋上傷口,並以膠帶固定。
9. 脫下手套,並丟棄感染性可燃垃圾帶。
10. 洗手
11. 紀錄換藥過程中傷口情形及特殊情況之處理,有需要時依照醫囑執行傷口細菌培養。

重要原則與要點

若傷口及敷料很緊,則可以用生理食鹽水沾濕後,再輕輕取下髒的敷料。
棉織旋轉擦拭一圈必須丟去,棉織不可來回擦拭。
使用敷料包紮時,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不可固定太緊。包紮時從身體遠端開始到近端以促進靜脈回流。
評估傷口有無滲出液(量、顏色、性質、味道)或發炎現象(紅、腫、熱、痛)。

換藥注意事項

一般外科或無感染之傷口,不需要使用任何消毒劑或優碘消毒,優碘會破壞上皮細胞,造成組織毒性,抑制傷口新生組織生長,阻礙傷口癒合。
換藥時應由乾淨的傷口先換,再換汙染的傷口。
更換敷料時,應儘量減少傷口暴露時間。
傷口關節活動區,避免敷料脫落,可用彈性紗帶輔助固定,但不宜纏繞過緊。